「營養標籤法」的回顧

「營養標籤法」的回顧

猶記得當「營養標籤及聲稱」的修訂法例實施時,心情很矛盾,一方面希望市民有更多的營養資訊去選購食物,另方面,由於我正從事零售和批發有機食物,所以每天都要不斷計算化驗食材營養值的支出,還要印製新的營養標籤,當中涉及大量人力和時間,加上早期修例對業界指引又不清晰,不少行家都苦不堪言。

標籤法修訂至今已一年,香港營養學會聯同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的食品及營養科學系學生會,以問卷形式訪問了超過400名市民,了解大眾對營養標籤的認知。結果發現9成受訪者知道大部份預先包裝食物會附上營養標籤,過半數受訪者利用營養標籤選擇食物,可是只有不足3成受訪者會改變其飲食習慣。我是徹底希望大家認識「營養標籤」後而食得更健康,這樣才不會辜負營養學界推動健康飲食的心血。

學會早前亦抽查市面多款預先包裝食物, 發現當中出現不少違例或誤導消費者的資訊,包括沒有足夠的營養資料、總重量或中英文標示,有些字體太細或顏色太淺,也有些字眼含糊例如「少甜」其實並不等於「少糖」等。

我希望政府能加強執法及監管,確保所有受營養標籤法規管的食物都有合法和清晰的營養標籤。對於市民來說,也許很多營養聲稱和標示未必能一下子明白,但這是一條走向健康之路,是需要大家花點時間去學習去了解,因為最終得益者仍是普羅大眾。

作者為該學會執行委員區宜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