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膳食寶塔」倡飲食平衡多元 每周要食5大類25種食物

維持良好飲食習慣,可預防各種疾病,除港人熟知的食物金字塔,也可參考由中國營養學會所制定,針對中國人飲食習慣的中國居民平衡「膳食寶塔」,改變日常飲食習慣。

較早前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教授楊月欣應邀出席「香港營養學會45周年學術會議暨健康中國2030——從願景到行動」的會議中提及,一般人應該平衡膳食,亦要注意飲食多樣化,建議每周從5大類食物中最少進食25種,才可吸收多元及均衡營養。

膳食寶塔與食物金字塔大致相同,最大的差別在以全穀物取代精緻澱粉,以及少食油鹽糖。楊教授指出,飲食上最重要是平衡,進食分量與身體所需的能量一致,需要多少吃多少,以達至平衡。

想達到最佳的平衡,首要是食物多樣。楊教授解釋,「因為沒有單一食物是含有全部的營養素,只有吃各種各樣的食物,才能夠滿足我們身體基本的需要」,以膳食寶塔的5大類為基準,再從細項選擇食物,除了油鹽糖外,建議每日進食12種食物,或以周計25種食物。

長者要多吃

近年老年飲食備受關注,楊教授表示,長者要多吃,吸收不同營養及能量,才可避免慢性病。長者的消化及咀嚼能力較弱,有時亦難以察覺肌餓感,導致進食量不足,應多吃以維持身體機能及運作。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的重要元素,應注意攝取量,尤其年長後肌肉量會逐漸減少,應多食肉類、奶類和大豆等。如果胃口欠佳,可考慮「少食多餐」,在餐與餐之間吃茶點,以補充足夠能量。飲食以外,長者亦應多做運動,保持四肢靈活及訓練平衡力,都可避免跌倒或患上各種慢性病。

每日減少500千卡

肥胖是慢性病的主因,楊教授提醒,「肥胖人士最重要的是要限制自己的能量的攝入,每天比方說減少500千卡」,一個月就可減去3至4公斤,但如果嚴重超重,則應諮詢註冊營養師意見。楊教授提到,近年流行辟穀,避吃碳水化合物減肥,惟營養不足時或引起代謝紊亂甚至脫髮問題。

糖尿病食養指南

至於糖尿病患者的飲食,楊教授指,可參考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制定的糖尿病食養指南,保持食物多樣、維持體重,多吃全穀物及低升糖食物,亦要時刻監測血糖,注意變化,再配合檢測及藥物,維持理想的血糖水平。

飲食及運動處方

國家衞健委近日提出新措施,期望日後逐步於全國實行,措施針對不同人群推行飲食及運動處方,與過去的指導不同,病人及醫護人員要嚴格執行及跟進處方內容,希望可幫助慢性病患者,減少日後的醫療開支。

最後,楊教授希望「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,有需要就應找一個營養師來諮詢,把自己的一日三餐管好,使運動能持之以恒。」

擇文源: 文滙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