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益生菌

本文刊登于2024年3月20日AM730 医ZONE

当感到情绪低落时,很多人喜欢吃朱古力、蛋糕、雪糕、薯片等高热量、高脂肪、高糖分、高钠质食品,换来短暂快感,长远却损害健康,其实得不偿失。 近年,大大小小科学研究不约而同发现,益生菌不但有助肠道健康,还与减少抑郁情绪有正面影响。 而这些透过与共生肠道细菌的相互作用,为我们带来心理健康益处,有助抗焦虑和抗抑郁的益生菌被誉为「精神益生菌」 (psychobiotics)。

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。 然而,科学家指出一些具可能性的机制。 这些益生菌主要透过下丘脑-脑下垂体-肾上腺轴(hypothalamic-pituitary-adrenal (HPA) axis),减少全身炎症、调节免疫反应、刺激分泌神经传导物质(例如:血清素、多巴胺)和短链 脂肪酸(例如:乙酸、丁酸)。 而文献亦表明,与精神药物相比,摄取精神益生菌被认为是照顾和恢复心理健康的可行选择,产生不良副作用和过敏风险较低,依赖性也较低。 因此,不妨在饮食中添加含有益生菌的食物,例如:乳酪、克菲尔(Kefir)、康普茶(Kombucha)、味噌、泡菜、德国酸菜(Sauerkraut)等。 但需要留意饱和脂肪、反式脂肪、钠质、糖分含量,愈低愈理想。

作者为香港营养学会执委及营养师黄兆章